设为首页  |  学校主站 
 
首页 | 中心简介 | 新闻公告 | 学术活动 | 学科建设 | 研究队伍 | 在线视频 | 项目成果 | 制度文件 | 基地期刊 | 山水风情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研 究 队 伍
  学 科 建 设
  制 度 文 件
  项 目 成 果
  在 线 视 频
  汉水文化研究中心
  商州民俗文艺家协会
  陕西省民俗协会
  达州民俗协会
  南阳民俗协会
1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公告>>新闻公告>>正文
争当地域文化建设的排头兵——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工作纪实
2017-10-25 17:03 杨明贵 

 

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是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212月正式挂牌。在以文化建设支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时代语境中,中心紧扣陕南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选择等现实课题,以做优做强陕南民间文化研究特色学科为导向,在陕南方言、民间文艺、旅游文化、旧志整理、传统家规阐发等方面成果丰硕,为提升陕南民间文化研究的学术生产力、增强陕南人民的文化自信作出了突出贡献。

1.明确宗旨,凝炼研究方向

中心开展陕南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宗旨是:通过地域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文化性格的重塑,为区域社会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彰显文化在陕南实现突破发展中的特殊功能。中心现有的研究方向有:以陕南方言历史层次及陕南移民文化为研究重点的方言与民俗研究;以汉调二黄、紫阳民歌、商洛花鼓等民间说唱文艺为研究重点的民间文艺研究;以陕南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整合及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包装为研究重点的旅游文化研究;以县区旧志及传统家规家训译注出版为主要形式的陕南地情文献研究。中心开展研究的途径为独立研究与横向协作研究相结合,广泛吸纳本区域文化部门及个人参与研究,积极开展与相邻区域文化研究机构的对话交流。

2. 整合队伍,催生研究成果

中心在加强培养以本校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团队的同时,打破地域、领域壁垒,广泛吸纳陕南三市的研究人才,将诸如汉调二黄、陕南民歌、明清移民史、陕南地方史、陕南民俗领域的地方专家聘进研究中心开展研究工作,使高校研究力量与地方研究力量形成合力,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截止目前,中心获批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项目”重点项目,40余项省部级和市厅级地域文化研究项目,出版学术论著10余部,发表研究论文1百余篇。其中,“旅游文化研究所”所长赵临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构建研究”,已引起中西部省区旅游规划部门的广泛关注;“陕南方言研究所所长周政教授主持的“陕南方言历史层次研究”、“方言接触下的陕南方言词汇研究”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标志着其领衔的陕南方言研究在国内方言学界已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地域优秀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及阐释宣介方面,中心主任戴承元教授成绩突出。其主持校审的《安康县志校注》《平利县志校注》详实准确,得到地方史志部门的高度认可;领衔译注的《沈氏家训青少年读本》《安康优秀传统家训注译》公开出版以后,社会反响良好,部分市县已将《安康优秀传统家训注译》列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学习材料;负责主编的《中国汉调二黄研究》被誉为安康市实施“振兴汉调二黄文化”工程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

 

 

3.跟进创作,繁荣地方文艺

为繁荣安康文艺,中心组织文传学院教师发挥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主动跟进安康本土的文艺创作,相继开展了纪念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研讨(2012年)、安康新编汉剧《五女拜寿》研讨(2013年)、安康女作家文学创作研讨(2013年)、安康市参加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作品研讨(2014年)、《安康往事——挪威人镜头下的民国安康》研讨(2015年)、李春平长篇小说《盐道》研讨(2015年)、陈志越《野艾集》(2016年)研讨、文献纪录片《汉水安康》评论(2016年)等活动,产生学术论文40余篇。这些工作,推动了安康本土的文艺创作,也提升了安康学院文艺评论队伍的水平。

 

 

4.转化资源,对接人才培养

    地域文化研究要服务于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文化产业创意策划所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培养培养综合素质高、胜任能力强的地域文化类创新创业人才,中心积极开发地域文化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地域文化研究;通过方言文化、民俗、民间文艺调查及地域文化类课程教学,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开设《安康地域文化专题研究》《陕南文化概论》等课程,引导学生以紫阳民歌、汉调二黄以及汉水流域民俗风情、旅游文化等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野调查和论文写作,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培养了学生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热情和自觉性。近年来,文传学院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及“挑战杯”创新项目,多以陕南民间文化事象为研究课题。

 5.台共享,传播研究成果

中心作为地域文化研究机构自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三沈”学术研讨会、官话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陕南民间文化学术研讨会、安康学院服务安康旅游发展研讨会等学术会议,通过邀请国内高层次专家和陕南地域文化学者来校主讲“金州讲坛”,传播了陕南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满足了安康文化人的学术需求,发挥了高校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中心于2008年成立陕西省语言学学会陕南语言文化研究部,每年应邀培训安康各县区的调查研究人员;作为安康市方志学会的合作和业务指导单位,定期为安康县区培训地方志编辑人员。创刊于2006年的中心学术期刊《安康文化》,每年4期,现已刊行47期;选录关于陕南地域文化研究的优秀文章编辑出版年度文存,每年1册,现已出版11册;在《安康学院学报》开辟“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专栏,由中心组稿、审稿,该栏目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特色专栏”。

 

   

 

6.校地合作,助推地域文化建设

20134月,中心与安康市方志公联合组建安康市方志学会,为培育安康市方志研究人才、推动安康方志学研究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201312月,中心与安康市方志办、安康学院图书馆、汉滨区档案史志局合作建成安康方志馆,使中心真正成为安康地情资料收藏展示中心、安康地情信息咨询研究中心、安康地方学术研究与对外交流中心。201512月,中心与汉滨区花园民俗文化展馆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使该馆成为中心开展民俗研究、教学实践的基地。20178月,中心与安康市方志办合作,对原“陕南地域文化长廊”的布局陈列作了全面改造和提升。新建成后的“陕南地域文化长廊”布局设计合理,地域元素丰富,视图效果良好,文化浸润功能突出,既有助于师生加深对陕南地域文化样态的感性认知,也有助于对外宣介学校在陕南地域文化建设中发挥的功能,受到了校内师生、各界来访人士的肯定和赞赏,已经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宣介陕南地域文化精神的标志性人文景观。扎实推进校地合作,既扩大了中心在陕南民间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也彰显了安康学院服务地域文化建设的办学职能。

    “十三五”期间,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将进一步优化研究思路,提升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积极探索横向联合发展的路径;进一步拓展研究视域,使研究范围覆盖陕南全区;进一步加大茶文化、蚕桑文化、旅游文化的研究力度,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地方政府或文化部门主导的地方文化建设工作,为把中心建成陕南文化研究的核心阵地而继续努力。

 

   

 

关闭窗口
1
您好!您是第 个访问本站的人!

版权所有: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陕西省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政编码:725000 电话:0915-3261952 传真:0915-3261190 EMAIL:snmjwh@aku.edu.cn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5.0及以上浏览器 安康学院图书馆技术服务中心制作